斯洛伐克的都城布拉迪斯拉发是个位于多瑙河畔的古老城市,河对面就是奥地利。一般来说都城是国家心脏所在,自然是要放在相对安全的地方比较稳妥,不过凡事都有例外。斯洛伐克面积实在是太小了,将都城再怎么往内陆地区迁移,其实也没太多差别。要是碰上外敌,依旧很难自保,所以还不如来个“天子守国门”呢。
除了因为总面积太小,斯洛伐克定都在布拉迪斯拉发也是历史与自然地理条件造成的整个斯洛伐克山地实在太多,能够发展成城市的地方相当有限。
布拉迪斯拉发算得上是难得的一块宝地了。将都城固定在这里,是无奈之举,也是为了整体发展做出的考虑。
布拉迪斯拉发。
是斯洛伐克共和国的首都和经济、文化中心,西斯洛伐克州的首府,也是斯洛伐克最大的城市。面积368平方公里,人口43万(截至2019年3月底)。
布拉迪斯拉发离维也纳只有60公里,搭电气火车去维也纳,只需一小时左右。布拉迪斯拉发是斯洛伐克共和国的政治中心,是总统府、国会、***所在地,也是文化中心,这里有大学,博物馆和歌剧院。
斯洛伐克是欧洲中部内陆国,是一个东欧国家,国土面积4.9万平方公里,不足我国江苏省的一半大小。地理位置上看,斯洛伐克东邻乌克兰,南接匈牙利,西连捷克、奥地利,北毗波兰。属海洋性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温带气候。
公元5至6世纪,西斯拉夫人迁居于此。公元830年后成为大摩拉维亚帝国的一部分。公元906年,帝国灭亡后,沦于匈牙利人统治之下,后为奥匈帝国的一部分。
一战后,奥匈帝国解体,斯洛伐克独立,与捷克成立合并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成为一个二元制国家。二战时期,为德国所占领。二战后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员,并加入了苏联主导的华约组织。
战后的捷克斯洛伐克曾一度成为东欧最富有的国家,七十年代更是曾创造年均10%的惊人经济增速。但是,这个国家的发展并不平衡,捷克地区的工业发展水平非常高,斯洛伐克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则要差了很多。
1989年东欧剧变,捷克斯洛伐克政局发生剧变,实行多党议会民主和多元化政治体制。此后,在政治和经济转轨时期,该国***取了休克疗法,导致物价暴涨,通货膨胀,失业率大增。经过反复磋商,最终在1992年捷克与斯洛伐克正式和平分手,分别在次年组建国家。
斯洛伐克共和国,简称斯洛伐克,是中欧的一个内陆国家,2006年被世界银行列入发达国家,2007,12,21日成为申根公约会员国,2009年起加入欧元区,布拉迪斯拉发市是斯洛伐克的首都,也是斯洛伐克最大城市。
谢小秘书邀;
斯诺伐克首都叫布拉迪斯拉发,的确偏离斯诺伐克中心区域,处于西南端边境,与奥地利隔多瑙河相忘,距离匈牙利边境也很近。
但追溯斯诺伐克历史,布拉迪斯拉发的位置就不一样了。它处于原奥匈帝国中心区域。
斯诺伐克在历史上属于公元1000年诞生的匈牙利王国,1867年匈牙利王国与奥地利帝国合并为奥匈帝国,斯诺伐克又成为奥匈帝国一部分。在奥匈帝国版图中,布拉迪斯拉发是位于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诺伐克中心的著名城市。
布拉迪斯拉发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历史底蕴极其深厚。
约公元前200年,凯尔特人在布拉迪斯拉发建立了居民点,成为防御性城镇,并建立了银币厂;公元4世纪以前,受罗马帝国影响,那里开始栽培葡萄酿酒,这一传统延续至今; 公元623—658年,斯拉夫人在那里建立了萨摩公国,这是欧洲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个政治实体;1291年,匈牙利国王授予它城市特权;1405年,匈牙利国王又宣布其为***自由城市,在1436年为该市确定了城徽;在16世纪奥地利女大公、匈牙利和波西米亚女王玛丽娅·特蕾西娅(1717——1780年)统治时期,布拉迪斯拉发已成为匈牙利、斯诺伐克最繁荣的城市。
1918年,一战战败的奥匈帝国解体,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以及其它巴尔干半岛国家被折分开,捷克和斯诺伐克成立了联合国家体。由于捷克面积、人口比斯诺伐克大,首都定在了捷克的布拉格。
捷克斯诺伐克在二战后受控于苏联,苏联解体后,1992年底捷克和斯诺伐克分家,斯诺伐克成为***国家,自然而然将它的首都定在了它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第一大城市布拉迪斯拉发。(现斯诺伐克545万人,有47万在首都居住)。
布拉迪斯拉发成为斯洛伐克首都是它的历史地位赋予的。成为以多瑙河为边境的城市是解体奥匈帝国人为造成的。
作为内陆国家,首都设在多瑙河畔有利发展对外经贸。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kcw.com/post/14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