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淮阳旅游攻略,淮阳旅游攻略一日游

  1. 秦始皇统一六国用了多长时间?
  2. 淮南王英布起兵之时,有上中下三计可选,为什么英布选择了下策?

秦始皇统一六国用了多长时间

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灭掉齐国,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改称皇帝,继续执政了12年,在巡游时半道死于原赵国沙丘离宫,秦二世在赵高、李斯篡改遗诏继位三年后,发生了陈胜吴广起义,二世被赵高所杀,子婴继位三月后刘邦攻入咸阳,秦朝灭亡。共计十五年

扩展资料:生平经历

秦始皇于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公元前259年1月27日)出生, 出生地在当时的邯郸廓城(大北城)温明殿遗址和丛台以南,在今城内中街以东,丛台西南的朱家巷一带。

淮阳旅游攻略,淮阳旅游攻略一日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驾崩,13岁的嬴政被立为秦王。

秦国从公元前230年起,到灭齐时止,耗时10年陆续兼并了六国。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灭六国后,以王号不足以显其业,乃称皇帝。并继续执行孝公变法以来商鞅的法家政策,加强君主专制,削弱旧贵族势力,提拔由军功而上升起来的贵族。

淮阳旅游攻略,淮阳旅游攻略一日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死于他第五次东巡途中的沙丘宫。


首先来看看,秦始皇的一生,都经历了哪些事情。

公元前259年,出生在赵国邯郸;

淮阳旅游攻略,淮阳旅游攻略一日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岁,在邯郸经历赵国的邯郸保卫战;

8岁时才从赵国来到秦国;

9岁,爷爷秦孝文王去世;

13岁,父亲秦庄襄王去世,嬴政即位,尊吕不韦为相国;

14岁,修郑国渠、任李斯为朗 ;

22岁亲政,平定嫪毐之乱,幽禁赵姬;

23岁撤职吕不韦,收拢权力;

22岁至29岁,重用尉缭、李斯等人,养精蓄锐,积攒国力;

秦国用了10年时间,相继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统一了六国。秦灭六国之战,既是战国末期最后一场诸侯兼并战争,又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场封建统一战争。战国末年,在七雄中日益强大的秦国在秦王嬴政的领导下,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用了10年时间,相继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结束了春秋以来长达500余年的诸侯割据混战局面,并建立起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君主制朝代——秦朝。

秦始皇于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公元前259年1月27日)出生, 出生地在当时的邯郸廓城(大北城)温明殿遗址和丛台以南,在今城内中街以东,丛台西南的朱家巷一带。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驾崩,13岁的嬴政被立为秦王。

秦国从公元前230年起,到灭齐时止,耗时10年陆续兼并了六国。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灭六国后,以王号不足以显其业,乃称皇帝。并继续执行孝公变法以来商鞅的法家政策,加强君主专制,削弱旧贵族势力,提拔由军功而上升起来的贵族。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死于他第五次东巡途中的沙丘宫。

秦灭六国之战又称秦朝统一之战,指中国战国末期七大诸侯国之一的秦国进行消灭其它六个诸侯国、完成中国统一的战争。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铲除了丞相吕不韦和长信侯嫪毐集团,开始亲政。秦王政在李斯、尉缭等人的协助下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策略。具体的措施是: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

从公元前230年攻打韩国到前221年灭齐国结束,共计10年的时间,先后按顺序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中央集权国家,即秦朝。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 ,功大于过

功绩在于:1。统一六国,结束了各国的战乱纷争,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推动了社会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

2。政治上,开创了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世沿袭,影响深远;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3。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

4。文化上,统一文字

5。颁布《秦律》;修直道,栈道等等

6。秦始皇本人励精图治,勤于政事,知人善用

过错在于:1。大兴土木,修建宫室------如骊宫。

淮南王英布起兵之时,有上中下三计可选,为什么英布选择了下策?

在韩信、彭越被杀后,英布知道汉高帝刘邦下一个目标必是自己,与其坐以待毙,不如绝地反击,于是举兵造反。

在韩信、彭越死后,能称为当世名将的,只有英布了。刘邦对英布造反还是颇有忌惮,于是召集诸将商议对策。汝阴侯滕公向刘邦推荐个人:原楚国令尹薛公。薛公向刘邦分析英布三种可能的选择:

其一,向东发展,夺取吴国,而后夺取楚国,吞并齐国,占领鲁国,号令燕、赵。如此一来,英布将夺取山东之地,与刘邦平分天下,分庭抗礼,这就是所谓的上策。

其二,向东攻占吴国,向西攻占楚国,吞并韩国占领魏国,控制敖仓的粮食,封锁成皋的要道。如此一来,胜负难以预料,这是所谓的中策。

其三,向东夺取吴国,向西夺取下蔡,把辎重财宝迁到越国,坐镇长沙。倘若如此,英布必败,这是下策。

那么英布会***取哪种策略呢?薛公断言,英布将***用下策。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三个策略的差别在哪?

上策是一路北进,把吴、楚、齐、鲁、燕、赵都收入自己的势力地盘,与刘邦的大汉帝国东西对峙。这是一种积极的进取。中策的重点是夺取中原地区,控制产粮区,扼守刘邦东进的要道。大家知道,在楚、汉战争时,这里是刘邦与项羽长期对峙的战场。下策则是为了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只要能把汉军挡在门外就行了。

后来英布的进军方向,甚至还不如薛公说的下策。英布实际上只攻略了荆楚。他先是进攻荆王刘贾,刘贾大败,所部被英布吞并,刘贾在逃跑途中死了。之后,英布渡过淮水,进攻楚国,又大败楚军。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在薛公所说的下策中,英布至少还应该攻略吴、越、长沙,以增加自己大后方的纵深。

实际上不是英布选择了下策,而是形势使然,英布即便想选择其他两个策略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件事要从刘邦称帝开始。当时,刘邦册封了七个异姓王,分别是燕王臧荼、赵王张耳、韩王信、楚王[原为齐王]韩信、梁王彭越、长沙王吴芮、淮南王英布。

分封完了之后,刘邦做了皇帝,所以开始强化皇权。此时,各地异姓王手中握有很大的兵权,成为了朝廷新的威胁,于是刘邦开始清除这些异姓王。

首先遭殃的是楚王韩信,刘邦借口巡游云梦泽,让韩信前往,于是韩信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被生擒,后被杀。之后,韩王信因遭到刘邦排挤而投靠匈奴。燕王臧荼因为害怕而起兵,最终被杀。赵王张耳之子张敖虽然是刘邦的女婿,但也被废。最惨的是梁王彭越,被夷三族后,自己也被刘邦剁成了肉酱。

彭越被剁成肉酱后,刘邦下令将其肉酱分赐给诸侯。送到淮南时,英布害怕到了极限,而且又想到七个异姓王,五个已经被废或被杀,所以英布开始布置兵力,集结军队。

刘邦得到英布集结军队的消息后,还是想用***的方法,让英布前往都城,然后一举擒杀。但很可惜,有了韩信等人的前车之鉴,英布也没有这么傻了,所以他在淮南宣布起兵了。

英布造反后,刘邦召集众将,询问应对的策略。夏侯婴向刘邦推荐了他的门客,原楚国令尹薛公,并且对刘邦说:“薛公文韬武略,可以为此事出谋划策。”

英布,又称黥布。

因为秦朝还未灭亡的时候,英布受到其他人的牵连,连坐,被秦的司法机构施以黥刑,就是在脸上刻字,看过《水浒传》的读者一定对黥刑印象深刻,林冲、宋江、武松等梁山好汉都曾被施以黥刑。

英布被施以黥刑后,猛然想起自己少年时候被相面的结果,当时的相士跟他说,“当刑而王”,英布觉得,或许人生的命运就是这样,冥冥中自有天定,他今日被施以黥刑,他日必将南面称孤,于是,英布开始活动,在骊山劳改营中,英布结交了大量豪杰,后来带着一批人逃出骊山,到长江中当草寇。

及至陈胜起兵,英布找到吴芮,和吴芮一起举事,后来英布又先后追随项羽和刘邦,并为西楚和大汉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先后被项羽和刘邦立为九江王、淮南王。

刘邦晚年,体弱多病,阴狠的汉高后吕雉渐渐走向前台,大搞韩信、彭越、卢绾、英布等异姓王,英布害怕灭顶之灾,断然起兵。

英布起兵的消息传到大汉都城长安,年老多病的刘邦本意叫太子刘盈挂帅出征,但吕后担心刘盈摆弄不了刘邦的那帮老兄弟,害怕太子刘盈最终无功而返,于太子之位不利,所以到刘邦面前一个劲地哭诉,让刘邦强打精神,躺在战车中奔赴前线。

儿子、媳妇是如此地不争气,对战场是如此地恐惧,也让刘邦深感无奈。刘邦只好一边骂儿子没用,一边准备自己亲自出征。

出征前,刘邦找到故楚令尹薛公,据说,薛公这人,有筹策之计。薛公跟刘邦讲,摆在英布面前的,有上中下三计,上计是以英布的淮南为根据地,把荆、楚、齐、鲁都打下来,并继续向北打赵、燕,和刘邦平分天下;中计是拿下荆楚后西取韩魏,抢占粮仓,和刘邦打持久战,胜负谁手,不可知;下计是拿下荆地后,把重要资产放到吴越,英布跑到长沙国躲起来。

照薛公的估计,英布必然会放弃上策和中策,选择下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