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榜单推荐 > 正文

全域旅游城市功能,全域旅游城市功能分析

  1. 全域旅游的重要性?
  2. 全域旅游三个基本知识?
  3. 张家界市全域旅游促进条例规定?
  4. 全域旅游下的夜经济该如何发展?

全域旅游的重要性?

全域旅游”是空间全景化的系统旅游,是跳出传统旅游谋划现代旅游、跳出小旅游谋划大旅游。全域旅游强调把整个区域作为旅游区进行打造,把全域作为旅游发展的载体和平台,使旅游成为常态化生活方式;从全要素、全行业、全过程、全方位、全时空等角度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实现旅游景观全域优化、旅游服务全域配套、旅游治理全域覆盖、旅游产业全域联动和旅游成果全民共享

全域旅游三个基本知识?

全域旅游规划的三个基本:

1、明确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

全域旅游城市功能,全域旅游城市功能分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要构建全域旅游,必须在对区域外部发展环境和内部发展条件进行全面研究的基础上,从全域旅游和旅游目的地两个维度对发展条件进行重新诊断,一方面结合现状,对照全产业参与、全要素投入、全空间整合、全季候活动、全旅游体验、全社会受惠等六大特征进行定性评价;另一方面要结合国际国内旅游目的地评判标准进行体系评估,以量化打分形式确定区域全域旅游和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差距,进而明确全域旅游规划的重点任务。

2、塑造核心吸引物并明确功能空间划分按照全域旅游战略定位

结合产业功能布局,进行分区布局规划,分别对每个功能片区的公共吸引物集聚区域(含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湿地公园、地质公园、世界遗产等所在区域)、限制开发区(农用地、滩涂、草地、林地等生态脆弱的区域)、优化发展区(城镇、村庄、度假区及具备建设条件的荒山、荒坡、荒涂等区域)等空间进行划分,重点划定区域边界,界定土地性质和条件,分析片区空间结构,确定片区的重点开发空间,并进行片区旅游生产要素配置。各功能片区内容重点在片区核心吸引物如何构建、新增项目如何融合与引领、原有项目如何提升、片区旅游业态如何配置、环境承载力如何计算、公共服务设施如何配套等。

全域旅游城市功能,全域旅游城市功能分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创新旅游发展规划,改革评价体系

发展全域旅游不能循传统思路,需要创新规划。要将旅游规划理念融入经济发展全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理念,将旅游***和其他***合理配置。全域旅游模式的规划与景点旅游模式的规划不同,不只是规划景点景区宾馆饭店,需要系统全面规划景点景区内外各种***要素。发展全域旅游,必须树立科学的旅游观念,按照五***展理念创新相关的统计监测和评价体系。可以将发展旅游作为区域内各级***和相关部门的重要发展目标和重要考核内容,形成明确的任务分工要求,形成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合力;创新旅游数据征集、分析体系,按照旅游发展的新业态、新特点和新趋势设置评价体系。

张家界市全域旅游促进条例规定?

请参考:

全域旅游城市功能,全域旅游城市功能分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张家界市全域旅游促进条例规定,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应当推进旅游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及乡村振兴相结合。新建、改建、扩建旅游项目和旅游设施,应当符合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并遵守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健康卫生等法律法规规定。

全域旅游下的夜经济该如何发展?

你好,很高兴收到你的问题。

当前旅游下的夜经济该如何发展?

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大著名旅游城市景点夜市灯火通明、香气四溢,旅游演艺现场歌声飞扬、舞步翩翩,夜晚的景区绚丽多彩、美轮美奂……进入夏季以来,全国各地夜市、夜间旅游演艺活动、夜游景区项目等逐渐多起来, 将旅游的“全时段旅游”概念展现得更加充分。有效延长了旅游时间、增加了旅游产品供给,“夜间经济”让夜晚更精彩、旅游产品更丰富。

夜间经济是源自20世纪70年代英国为改善城市中心区夜晚空巢现象提出的经济学概念,是指发生在当日18∶00到次日6∶00以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为消费主体,以第三产业,如:休闲、旅游观光、购物、健身、文化餐饮等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城市消费经济。

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也纷纷出台扶持政策掘金“夜经济”。“夜经济”逐渐成为各地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目前,我国“夜经济”发展有哪些特点?存在哪些短板? 据“中***化产业”梳理发现,当前我国“夜经济”发展呈现一些特点:

一、“夜经济”的消费主体是年轻人。 据美团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消费数据,有1400万青年晚8时后叫外卖到办公区;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显示,“80后”“90后”在夜间旅游消费中的占***别达到40.0%、19.8%;银联商务的数据显示,“80后”游客夜间消费最为活跃,消费金额及笔数均占到所有游客的40%以上。 二、“夜经济”的消费时空和内容都在延展。 业界认为,我国夜间经济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起步,目前已由早期的灯光夜市发展为包括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在内的多元夜间消费市场。上海浦江游览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洪朝辉说,过去消费者夜游黄浦江主要是看风景,现在他们有了更多需求,如选项丰富的美食、精致的伴手礼、方便的服务设施及友好的服务人员,以及一些演出或庆典活动等。居民消费升级倒逼企业加强创新。

三、一些城市的“夜经济”呈现出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自去年8月正式开放以来,新疆国际大巴扎夜市迅速成为全疆人气最旺“深夜食堂”。民族风情的餐饮、手工艺品和建筑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首月日均客流量便突破20万人次

成都“夜经济”主打“休闲牌”;南京将丰富的夜间活动与“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相结合,形成夜间旅游“金字招牌”;广州依托特色夜茶文化做大夜间餐饮;哈尔滨立足“冰雪大世界”等项目,引爆冬季冰雪旅游夜间消费…… 我国发展“夜经济”还存在哪些短板? 相较于消费者的旺盛需求,我国“夜经济”发展还存在优质供给不足、城市配套不够等短板。如何更好激活城市“夜经济”,让城市“夜活力”释放出更多增长动力,仍待破题。 一、优质供给不足,夜间消费“菜单”待丰富 2019年春节期间,西安大唐不夜城”、重庆两江夜游、西双版纳“澜沧江湄公河之夜”等夜间体验项目火爆;今年元宵节,故宫首次开放“紫禁城上元之夜”活动,门票一开售便“秒光”……夜游项目的火爆,一方面折射出现代人对夜间消费的刚需,另一方面也暴露出目前夜间消费项目还远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

以旅游为例,中国旅游研究院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近八成旅游企业夜游产品投资规模不足20%;参与调研的657家旅游企业中,72.99%的旅游企业提供的夜游产品品类在30%以下,79.24%的旅游企业夜游产品收入不足30%,夜游产品供给在数量和质量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二、存在同质化现象,“夜经济”配套服务不足 除少数城市外,目前很多城市发展“夜经济”尚不能形成品牌特色,存在内容同质化现象。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指出,发展“夜经济”,应充分挖掘本地夜间休闲***、场所和项目,结合自身文化特点,打造休闲***项目,如苏州评弹文化、天津相声文化等,都是当地发展“夜经济”可充分结合的优势***。中国旅游研究院的调查显示,限制游客夜间体验的因素中,受访者担心安全问题占比49.4%,夜间交通不便占比25.8%。 三、考验城市管理,规划要先行 大城市夜间消费人、车流量都比较大,能否保证充足的停车位?部分城市公交地铁停运时间较早,如何解决夜间出行便捷化问题?安全保障措施是否到位?如何避免光污染、噪音扰民?发展“夜经济”,考验着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城市发展“夜经济”,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提升配套服务,创造便利的产业环境。对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要加强监管,为产业良性发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

为发展夜间经济,一些城市正在规划先行。例如上海鼓励各区建立“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制度,编制夜生活集聚区发展规划,打造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试点在部分区域增加夜间停车位、出租车候客点、夜班公交线路北京市***提出,将出台繁荣夜间经济促消费政策,鼓励重点街区及商场、超市、便利店适当延长营业时间;天津提出,在2019年底前打造形成6个市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晚20至24时放宽相关摆卖管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