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老家会包碱水粽,烧稻草,用开水冲烧了的稻草灰变成草碱水,再用这个草碱水包粽子煮粽子,一大铁锅粽子煮八九个小时,把糯米全部煮成一个整体,粽子就煮好了,打开后吃清香的糯米味道融合了草碱水,超级好吃,爱吃甜的可以沾白糖,讲究一点的会沾黄豆粉芝麻粉加白糖。我最爱吃原味的。
马上就快到端午节了。跟别人不一样的是,每年端午节我们都是自己去河边剪芦苇叶,然后拿回家剪裁整齐,泡到热水里,一是杀菌,二是让它更软 以便包的时候不容易烂。粽子陷也各式各样,不过一般都是白糯米,我们叫它"镜子",熟之后放在碗里拌上白糖。我们还把大蒜剥干净放在锅里煮,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据说是驱病。还会***来艾草挂在木板门的两边。
湖南衡阳,端午节首先那就是包粽子,再然后会做咸鸭蛋,皮蛋;还有用晒干菖蒲,(干菖蒲备来做感冒用药)糖咸菖蒲,(泡水喝解毒)糖咸大蒜菖蒲,大蒜菖蒲酒(这个大蒜菖蒲酒真的是个超级好的东西,我侄儿说这是奶奶自制万能药!小孩被蚊子咬,肚子疼,然后伤口消毒只要喷一点就可以了,成人要是不消化,喝一口这个酒一下就通气了)还有当天会做黄糖拌黄瓜,喝朱砂雄黄酒等等!
我们这里除了吃粽子,还有吃夏粑。夏粑实际也是糯米粑的一种。先去山里***一捆夏粑藤,也有的叫乌饭草,野生一种橢圆形叶片的藤本植物,把草煮开,水成淡墨色,然后将过滤后的水放入糯米粉中,揉成一团,揉拈得越糯越好,再做成一个一个的用粽子叶或玉米叶包好,放入蒸锅内蒸熟即可食用。清香糯甜,柔而不腻,别有一番风味。
感谢你的邀请啊!
端午节马上就来啦,美味的各种口味的粽子也来啦!要说端午节的美食,粽子是最美味和常见的美食。我们这的粽子各种口味各种形状,只要你能想到我们这就能做出来呀。什么豆子粽,板栗肉粽,排骨粽,腊肉粽,咸鸭蛋黄粽,白粽,蜜枣粽等等,有传统的三角形粽子,有粽粑,有水晶棕等等。
这么多美味的粽子有没有吸引到你的口水?欢迎端午来我们大邵东品尝呀!其实就算不是端午粽子也作为早点在我们这的早市出没哦!
谢谢关注!
一样的饭菜,现在做的没有以前好吃啦!是食材变了,还是心态变了啊?这个问题是大多数人的疑问,不管在家里吃饭或者出门在外吃东西,总是感觉所有的东西和小时候吃的曾经不一样,那么到底原因出现在哪里呢?
我认为主要的原因还是一个“变”字。
第一,是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口味的层次提高的“变”化,心态已跟着匆匆忙忙发生变化,现在人的生活相当紧张,工作繁忙,来也匆匆去匆匆,所追求的变化很大,只追求经济效益的提高,忽略了生活当中的健康饮食“品尝”,没有美食“品味”的意识。
第二,环境的“变”化,水土食材的“变”化,同样的食材原料,它生长的环境,水土以及气候的恶化,再加上人为的催长剂,激素,化肥,农药,等等,也会影响原材料,原料的“品质”变化。
第三,是烹饪技术跟不上人们口味的“变”化,现在原材料上涨,人工成本上涨,商家追求利润的同时,所以菜品的口味层次也就逊色,真正用心烹饪,用心做菜用心品尝美食的人很少,所以味觉上也比较麻木。
都有关系,两样都变了。
先说食材,别的不说就说蔬菜,以前使用的是农家基肥。基肥就是经过发酵的人畜粪便,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没有见过,就是把粪便堆放成一个小山包,再撒上一层草木灰,然后盖上塑料布,几个月后方才使用。
种菜之前地要深翻,放一层基肥,盖上泥土,再种菜秧,淋定根水。菜秧生根后,就可以施液态肥了。这种肥料是由人畜的尿液,收集发酵后稀释而成。
以前在乡镇,家家户户都有粪坑,尿桶。猪圈旁边挖有池子,猪排出来的尿就流入池里,粪便则每天打扫,集中发酵。所以,无论你走进谁家,都有一股特殊的味道,就是由屎尿发酵散发出来的。
现在种菜大多数使用大棚,用的是化肥,产量是提高了,味道却不怎样。以西红柿为例,以前我们村里种的西红柿,虽然个头不大,但是软硬适中,酸甜可口。现在的西红柿硬邦邦的,放十天半月也不坏,口感不好。
再说人的心态。口袋里有俩钱之后,就开始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只吃绿色食品,其实这种食品很多都是噱头。真正的绿色食品大多数是***,有钱也吃不到。很多人交了智商税,求的是心安理得。
以鸡肉为例,现在基本都没有真正的土鸡,你以为散养的走地鸡是正宗,这是大错特错。真土鸡指的是品种,由于土鸡产量少,成品率低,已经逐渐淘汰。现在的鸡都是培育品种,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kcw.com/post/28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