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家乡,一般年夜饭吃得比较早,但也不算太早,一般人家里都是下午四五点的时候开始吃年夜饭。而且在吃年夜饭之前一定要先放鞭炮,所以每年到这个时候,到处都能听到鞭炮声。
饭前除了放鞭炮还需要点几根香烛,好像点香烛的方位也是有讲究的,但是具体的我就不太清楚了。
再说年夜饭,菜肯定都是很丰盛的,菜的数量也必须是双数。而且必须要有鱼和肉这两道菜,几乎每年都是会有的。
其他的讲究就没有太多了,当然长辈先吃这一类的几乎各个地方都是一样的吧。就不赘述了。
全国各个地方吃年夜饭的时间也不一样,以上只是湖南的一些讲究。
其一,年夜饭一般几点吃,恐怕没有哪个地方的人能说出一个具体的时间。吃得早的早上就已经把年夜饭吃了,吃得晚的能吃到大年初一早上,不过如今的年味越来越淡,吃年夜饭的讲究也少了许多,吃的时间也不局限于晚上,早上、中午都有可能。
不过,我们《外婆的菜谱》美食栏目组,来自五湖四海的同事们一致认为:当所有家人都团聚在一起,望着窗外的烟花,高高兴兴地在一起,就是吃年夜饭最好的时候。
其二,吃年夜饭有何讲究,这讲究可大了:
全家一定要聚齐,年三十白天赶不回去,也得踩着年夜饭的点到家,实在没办法赶回来的也会给留一个座位和一副碗筷;座次有序,一般祖辈或父辈坐最上边,晚辈坐两侧;饭食丰盛,鸡、鸭、鱼、肉少不了,什么年年有余、大吉大利,对来年的所有美好期盼都藏在这满桌佳肴盛馔中。
每年最后一天的年夜饭都是各家各户放大招的时候,端上桌面的美食不仅要撑得了场面,还得镇得住吃货!看看江西、安徽、浙江的人年夜饭上的必备美食,有你吃过的吗?
【土鸡煲】
浙江丽水缙云县,土鸡煲似乎是当地人家家户户年夜饭上的压轴菜。
用山泉水清洗食材土鸡,不可谓不土豪。先将鸡块与姜等配料爆香,随后再用山泉水炖煮鸡肉大约2个小时,加入养生的枸杞,泉水和枸杞的甘甜浸润鸡肉内里,鸡肉的风味在久煮中弥漫开来。
土鸡都是当地老百姓自己畜养,平时散养在村中,平时吃林间的小虫,喝山涧里的泉水,自由自在是它们的鸡生信条。
所有食材的香味汇聚一堂,成就了一锅浓浓的鸡汤。其汤汁浓厚,味道鲜美。鸡肉酥而不烂,肉质鲜嫩,用筷子轻轻触动鸡肉就会“四分五裂”,是一道让人光是闻到味道就会流口水的大餐。
地方不同,年夜饭的时间和将就都不一样。
坐标豫南,与安徽湖北相邻。年夜饭是晚上5点之后的样子。在年夜饭放鞭炮之前,要糊好对联,把放在屋外晾晒的衣服鞋子等等全部收进来,具体什么原因我也不知道。
年夜饭最将就座次,对着门的一面是爸爸,然后爸爸左手边是哥哥嫂嫂,右手边是妈妈,我一直以来都是最末位,最后才有了侄子侄女的陪伴。
在吃食上,不管饮食如何变化,也要有几样必须的菜:鱼、肉、粉丝、丸子。等爸爸吃完饭之后,我要用爸爸的碗去盛一碗满满的米饭,要有一个小弧形的那种,然后爸爸会把上面的几样菜夹在碗里,满满当当。鱼肉粉丝丸子都是有一定的寓意,象征着大鱼大肉,细水长流,圆圆满满。这也许是农村人对于农耕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与期盼,不论现在的生活如何好,也不曾改变。这碗满仓的饭要放在灶台处直到正月十五(天气冷,并不会变质的特别厉害)。
年夜饭之后,我和哥哥就要挨家挨户的去亲戚辞岁,每家停留个10来分钟,总要抓些瓜子,拿个糖吃了才算礼成的感觉。爸爸妈妈则在家和其他长辈一样,等着一阵一阵的晚辈过来招呼着。还有些新登门的新媳妇,新姑爷,新生儿第一次过新年的,总要为给个红包拉拉扯扯的好不热闹。
这些年慢慢的年轻人都在外安家落户,也越来越多的把自己的父母接到外面过年,家里的年味越来越淡,但相比城市中,还是热闹的许多。
或许有一天,家乡最有将就的年味都会被城市当中的一顿晚餐代替,而想要回味,也只能在自己的记忆长河中去找寻了。
这个问题不可一概而足,现在就说说我的情况吧:我的老家在鲁南,儿时的记忆里,因为冬天天黑的早,母亲六、七点就把年夜饭准备好了,菜品并不丰盛,因为那时农村普遍穷,但母亲还是要做几个她认为的好菜,兄弟姊妹几个吃得不亦乐乎,这就是过年了,这是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的味道。后来长大后,尤其是成家立业、为人父母后,我家的年夜饭依然是年三十晚上六、七点钟吃,虽然菜肴丰盛了许多,***项目增加了不少,但再也找不回儿时的年夜饭那种味道,这也许就是时过境迁吧。其实年夜饭没有什么标准,条件好一点的,花样可以多一些;条件一般的,也可以普通一些。团圆饭吃的是一种心情、吃的是一个喜庆、吃的是一种幸福、吃的是一种美好的期盼。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kcw.com/post/44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