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美食 > 正文

南皮美食,南皮美食排行榜前十名

  1. 中元节快到了,你们各地都有什么仪式?
  2. 中元节要到了,你们那边的农村,会做什么美食吗?又有什么习俗?
  3. 中元节你们那里过吗?怎么过?

中元节快到了,你们各地都有什么仪式?

我们这里中元节是农历七月十四日这一天,而不是十五日,也跟其他地方一样称鬼节,主要祭祀先祖。

七月是谷物收获的季节,中元节我们第一要做的就是糍粑。刚刚打下的糯米,很鲜香。主妇们用清水把糯米泡两天左右,到七月十三那天,把糯米水磨了,用口袋装好,吊起来,等水滴尽,就开始包糍粑。用刚刚晒干的红皮花生炒香了碾碎做糍粑馅。馅有放糖的,也有放盐的,看个人口味。糍粑用芭蕉叶包好,用火蒸熟了,先放到祭祀的祖宗台,供奉祖先。接下来杀鸡宰鸭,准备晚饭。晚饭作好了,也是首先要供奉祖先,点上香,倒酒等。

二天,即七月十四日早上,家里的当家人早早起来,杀鸡宰鸭,煮好放在祖宗台上供奉祖宗,还摆上纸钱、纸衣等祭祀品。待到点的香燃尽,就把祭祀品烧给祖先。

南皮美食,南皮美食排行榜前十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吃过早饭,主妇们准备东西回娘家。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开始奔波在回家的路上,回娘家祭祀自己的祖先。谁家要是没女孩儿回来,那是多么遗憾的一件事情。

这就是我们这里的中元节。

亮点频现,异彩纷呈:在农村家家户户捏面花,多姿多彩的造型,展示出妙趣横生的情景,让人眼花缭乱,爱不择手;在城市举办面花比赛,高手云集,场面宏大,气氛热烈;在铧山等村庄还沿袭着古老的放河灯习俗,营造出童话世界,流光溢彩,只见窟野河两岸观者如潮,笑声如雨,格外红火!

南皮美食,南皮美食排行榜前十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元节,又称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斋孤、地官节,

 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这个节日源于早期的“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七月半”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先崇拜与农事丰收时祭。

南皮美食,南皮美食排行榜前十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古时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尝”在其中十分重要。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

 在我的家乡浙江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习俗,例如:

嘉善以中元节下雨为水稻丰收之兆。

桐庐中元节晚上鸣锣撒饭于野,称之“施食”。

浙东部分地区还有盂兰盆会,请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结”,一边念经。还会放河灯,找和尚诵经祈福。

天台中元节吃“饺饼”,筒类似春卷。记得大学室友有一位天台的,有带过给我们吃,其中包了大量的蔬菜味道还不错。除此之外又有放路灯的习俗,以六个壮丁为一组:一人敲锣、一人打梆、一人提灯笼、一人沿途撒盐米、一人沿途摆设香烛(插在一片蕃薯或芋头上),一人沿途摆设一块豆腐及一饭团(置于一片大树树上),大约每隔百来步设一处祭品。

义乌中元节吃“糖漾”,一种米浆红糖制作的糕点。当天还有的人在路边摆蜡烛,烧纸钱。


河北省

泊头市、南皮县七月十五携带水果、肉脯、酒、楮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扫。并持麻谷至田梗,称为「荐新」。广平县中元节以时鲜食物祭拜祖先,并准备果蔬、蒸羊送给外孙,称为「送羊」。清河县七月十五上坟祭扫,以蒸面羊赠送女儿。

山西省

永和县读书人于此日祭魁星。长子县的牧羊人家于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又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阳城县农家以麦屑作成猫、虎及五谷之形,于田间祭祀,称为「行田」。马邑县民中元节以麦面作儿童的形状,名为「面人」,互赠亲戚家的小孩。忻县农民于中元节在田梗上挂五色纸。

河南省

商丘县中元祀地官时,悬挂纸旗于门口,传说可以防虫。孟津县中元节放风筝。郲县七月十五日在门前画一灰圈,在圈内焚烧纸公以祭拜祖先。

山东省

长岛渔民以木板秫稽制成小船,上贴一纸条「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装上食物、衣帽、鞋袜等用具,然后点燃蜡烛,由已婚的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沾化县各各家***麻柯及新鲜草叶搭棚子,称为「麻屋」,请祖先牌位于其中祭祀。独陵县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家家吃粗茶淡饭。

陕西省

临潼县七月十五日烧纸祭麻姑。城固县中元节农家会饮,称为「挂锄」。延缓农家,中元节早晨至田间,择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挂上五色纸旗,名为「田旛」。

中元节是中华传统一个祭祖节日。从古至今有许多人还是相信着鬼神之说,当然在中元节这一天需要准备祭品 金纸来祭拜先祖。

当然闽南人过得中元节多少和别的地方有些不一定,那请随炮哥来一起看一看吧。

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一个名为“抢孤”的活动

这个活动也被民间认为是和孤魂野鬼抢夺祭品或者说是吓退这些孤魂野鬼。

大概是这样的,将祭品放在一个高柱上然后再柱子涂满油脂,然后让人们顺着柱子爬上去抢夺祭品,抢夺到的那个人,不但能获得物品还能得到先祖鬼魂的保佑。另一种说法是将祭品换成旗子。这个就是闽南一个相对出名的活动。

但是呢除了活动呢,还有很多中元节禁忌,随炮哥来和您诉说

第一,忌去不明水域玩耍,传说这一天鬼门开会有许多阴魂游荡,去水边尽量避免,“水鬼”这时会找人当替死鬼好让自己进入轮回投胎。

第二,不可以食用祭品,这是对先祖鬼魂的大不敬。会遭来厄运。

中元节要到了,你们那边的农村,会做什么美食吗?又有什么习俗?

中元节是我国传统的三大祭祀节日之一,因在农历的七月十五,所以又叫“七月半”。它和清明节、农历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并称为人们常说的三大“鬼节”。

在农村,中元节上坟祭祖,祭祀过世的先人,这个风俗习惯由来已久,是一个人们非常看重的很重要的节日。一般的上坟烧纸,不确定都在十五日这一天,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或在外工作的不太方便,可以选择提前几天都是可以的,但只要有这份孝心就好。

中元节上坟烧纸摆供,不旦旦是一种简单的仪式和过程,从中也深刻地体现了中国的传统孝道文化内涵。追根思源,不忘初心;缅怀先祖,激励后人!传统的道德文化不能丢,会一代一代往下传承!

至于题主说得中元节会做什么美食,我们这一带中元节没有什么特色美食。不过,如果有出嫁的姑娘回娘家去上坟烧纸,娘家人家家会做美食招待的。

中元节到了,如果你的父亲或者母已经过世,在外地工作的你,是否打算祭祀一下自己的亲人呢?

我是城市出生的第三代,没有回过自己的祖籍山东平度。但是去过我岳父处,河北邢台任县农村。当地有一种炸面疙瘩。热水发面,揉成土豆大小下锅炸。吃起来外焦里嫩,还略带甜味。

中元节你们那里过吗?怎么过?

中元节在佛教尊称为盂兰盆节,与除夕,清明,重阳一样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七月小秋,是一个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农作物成熟,于是用祭供请先人尝鲜,家家户户备下酒菜纸钱祭祀,有的地方在河里放河灯,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供奉先人,寄托哀思!传说这一天鬼门大开,众鬼重回人间,所以这一天都讲究天黑不出门。有些乡村在坟地里摆供烧些纸钱给已故的亲人,但有的背井离乡的会选择在十字路口祭奠先人。地域不同,也有些许差异,例如有的地方会选择在十月初一后七月十五前烧纸钱,有的地方仅限七月十五这一天。

七月半,学名中元节,俗称“鬼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家长永春就叫“七月半”。这一天,与除夕、清明、重阳三节一样,是民间传统的祭祖大节。各乡村过节时间不一,七月初一开始,七月十五曰结束。在永春,七月半这个节日不仅是祭祖大事,还被赋予了亲朋好友相聚的意义。所以,七月半,回永春,回家,继承传统文化,享受永春美食,成了一种习惯。

古代,中元节习俗要祭祖。原先民间纪念祖先,多在春季,自汉代佛教传入我国,便改在中元节。在永春中元节依然保留古代习俗,家家祭祖!

中国有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之说。都是以阴历计,上元节正月十五,是大家最熟悉的元宵节,又传说为玉皇大帝的生日。中元节是七月十五,又称鬼节,这是道教的说法,佛教则称孟兰盆会:下元节则为十月十五。

古代此三节是十分隆重的祭祀节日,分别祭祀天官,地官,水官。

中元节这一天据说鬼门大开,从闫罗到小鬼都到人间来过节,所以这一天忌讳很多,晚上早些回家,不要靠墙站立,不要勾肩搭背,以免灭掉肩上的生命之火等等。

传说中中元节要放荷灯,以度灵魂,满河飘着莲花灯也极美丽,也为未婚男女幽会创造了机会。

因为我一直长在大都市,从沒看到过放荷灯,也没有看到家里有什么祭奠活动,听说有人在这天烧纸。

现在在北方,好象中元节己经逐渐淡化,被阴历十月初一的寒衣节所代替。十月一,送寒衣,到是有不少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