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失荆州不是大意,也不是战略方向问题,而是他的实力不足造成的。我们知道,关羽失荆州是因为东吴利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时机,***取了偷袭的手段造成的。如果关羽不发动襄樊之战,东吴是根本没有机会袭取荆州的。
关羽镇守荆州有两个目的,一个是保住荆州,作为刘备的根据地。在刘备夺取益州期间,死守荆州。如果刘备夺取西川不利,还有一块落脚之地。第二个目的就是实施《隆中对》的战略,在达成跨有荆益的目标后,关羽率领荆州的这一部分兵力进行北伐,向宛洛进军。
在刘备进行夺取西川之战和汉中之战的期间,关羽死守荆州,完成了第一个战略目的。在这段时间里,虽然有很多战机,关羽都隐忍不发,主动放弃了。这使得荆州的防御无懈可击,谁也无法越雷池一步。
但是,在汉中之战后,刘备进位汉中王的时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刘备封关羽为前将军,***节钺,这就给了关羽过大的权力。从此,关羽就拥有了独断专行,先斩后奏的权力。在这种情况下,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
平心而论,关羽选择发动襄樊之战的时机还是正确的,这体现了关羽名将的眼光。当时东吴的主力东调,准备对淮南合肥再次发动进攻。而曹操的主力因为曹操身体不适,还滞留在关中一带没能撤回。
相对而言,襄樊一带曹军兵力空虚。至于说援军,因为曹操不相信不是亲族的将领。而且曹仁在襄樊,夏侯惇在淮南,夏侯渊已死,所以只能由普通将领率领不足的兵力分派来援,给关羽造成各个击破的有利态势。
所以说关羽选择这个时机发动襄樊之战是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战机。事实也确实如此,关羽在北上之后,在襄樊地区屡次获胜。最后关羽利用秋雨连绵,汉水暴溢的机会,水淹七军,消灭了于禁和庞德指挥的三万多援军,生俘于禁,擒斩庞德,取得了威震华夏的战绩。
关羽大意失荆州,这是《三国演义》的说法。那么关羽丢失荆州,究竟是大意,还是战略方向出了问题呢?
首先,我认为关羽北伐这个战略本身是没有问题的,水淹七军、擒于禁、杀庞德,打得非常漂亮,与刘备在汉中的胜利遥相呼应,是蜀汉扩张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战略方向,是没有问题的。
其次,关羽失荆州是不是大意呢?
固然,关羽是大意了,掉以轻心。但是光用“大意”来解释丢失荆州,还是偏简单了。吕蒙袭取荆州,是经过一番巧妙的军事欺骗才达到目的。如果只强调关羽的“大意”而忽视吕蒙的谋略,那就把战争想得太简单了。
其实关羽对于吕蒙也有很强的防备心,他北攻樊城时,考虑到吕蒙有可能乘虚而入,故而在后方留下许多兵力。当时吕蒙驻兵于陆口,防区紧挨着关羽的地盘。
那么吕蒙是如何进行战略欺骗呢?
其一,他宣称自己病重,从陆口返回首都治病。这个不能说完全是***消息,因为吕蒙当时的确有病在身,但是返回首都则是为了迷惑关羽。吕蒙回首都的同时,拉走一支军队。这样就给关羽造成一种***象,东吴根本不可能在此时进攻荆州,主帅吕蒙也走了,军队也拉走了,怎么可能进攻呢?
其二,吕蒙打出陆逊这张牌。吕蒙离开陆口后,向孙权推荐由陆逊接替自己,镇守陆口。为什么是陆逊呢?首先,吕蒙认为陆逊有高远的战略见解,有缜密的思维,确是难得的帅才;其次,当时陆逊没有名气,关羽对他不了解,不了解就会低估其水平。
其三,陆逊忽悠关羽。吕蒙打的这张牌非常漂亮,陆逊走马上任后,就给关羽写了封信,极为吹捧,把关羽忽悠得飘飘然。关羽的确是大意了,他显然认为陆逊没什么本事,不过还算识时务,晓得老子的厉害。如此一来,他就不把陆逊放在心上,便把留守荆州的精兵抽调到前线。这么一来,荆州防备空虚,这就为后来吕蒙奇袭荆州打下基础,而关羽的厄运也从此开始。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kcw.com/post/51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