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猗龙山仰韶文化遗址好玩,临猗县系1954年由原临晋、猗氏县两县合并而成,各取县名首字为今名。根据文物发掘,临猗县东部与西部皆有龙山仰韶文化遗址。尧舜时代,临猗县地近国都,皆为甸服之地。夏属冀州之域。殷商时,为“郇瑕氏之墟”。西周为郇伯封地
1. 临猗古城
临猗古城建于北魏年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保存着许多古建筑和文物,如古城墙、城门、古街道、古庙宇等,是了解临猗历史文化的好去处。
2. 西岳华山
西岳华山位于临猗县西南部,是中国五岳之一。这里山峰陡峭,景色秀美,有着“奇险、险峻、险恶”之称。登上华山可以欣赏到壮观的山景和云海,是摄影爱好者和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好去处。
3. 三川口战役纪念馆
吴王古渡,位于临猗县西黄河东岸,由晋国公子重耳建造于公元前636年,兴于两汉,盛于大唐,明清时与禹门渡、风陵渡并驾齐名,号称“黄河三大古渡”,距今2600多年。
相传晋文公巡视黄河至此,干渴难耐,于是杀牛割角,以牛角为杯、黄河为汤,开怀畅饮,角杯的乡名由此流传。重耳发现这里地形奇特、易守难攻,十分适宜建造一个军事要塞,于是召集很多民夫拓通道、筑码头,建成了造福一方百姓的古渡口,也就是今天的吴王古渡。古渡名称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说吴王就是汉高祖刘邦的侄子刘濞,其父刘仲做了六年的合阳侯,一说是因村里吴王两姓居多。
解州关帝庙,总占地面积有七点三万平方米之多,为海内外众多关帝庙占地面积之最。
该庙宇众多建筑坐北向南,沿南北向中轴线,分四大部分有序展开:中轴线的南端为“结义园”,为纪念刘、关、张桃园结义而建。园内古木参天,山水相依,并建有结义坊、君子亭、三义阁等主体建筑,往往使人在触景生情中,沉浸于“桃园结义”的美好传说之中。
中轴线北端的主庙,是一个单元甚多而又层层展开的巨大建筑群落,主要由琉璃龙壁、端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刀楼、印楼、春秋楼和众多牌坊组成,是进行关公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主庙内的主体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非凡,雕梁画栋而又庄严肃穆,身临其境,不能不使人对关公肃然起敬。中轴线南端的东侧,建有“万代瞻仰”的石牌坊一座,中轴线南端西侧建有“威震华夏”木牌坊一座。
这两座气魄宏大的牌坊,向世人昭示着关公及关公文化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显赫地位,令人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中轴线北端东西两侧,为基本对称的主庙附属建筑,如追风伯祠、长寿宫、崇圣祠等等。这些附属建筑,与主庙一样,无不笼罩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但却又有着主庙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加深人们对关公生平、身世的理解,延伸和加强对关公的崇拜与敬仰
运城关帝庙在山西运城解州镇西关,不在运城临猗。全庙共有殿宇百余间,主次分明,布局严谨。
关帝庙为武庙之祖,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年),宋、明时曾扩建和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毁于火,后修复。景点“关公信俗”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关圣文化建筑群”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kcw.com/post/63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