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来看看淮南子的一段话:昔太公望、周公旦受封而相见,太公问周公曰:“何以治鲁?”周公曰:“尊尊亲亲“。太公曰:“鲁从此弱矣。”周公问太公曰:‘“何以治齐?”太公曰:“举贤而尚功”。周公曰:“后世必有劫杀之君。”
这段话的体现出两个国家的治国方略不同会导致不同结果。
姜子牙治国方略:
任人唯贤。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不考虑他的地位,家室和名望,只看重他的能力。鼓励人才之间的竞争,然后选择出类拔萃者帮助自己治理国家。
周公旦治国方略:
尊重周天子和其他诸侯,努力提拔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来治理国家,给宗亲们更多的信任。
齐国的极限就是现代社会:最高领导靠选举。而鲁国的极限就是国家变成家族企业。
从后世发展来看,无疑齐国治国方略是更先进的,也是更好的。
战国时期的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分别产生过五个威风凛凛的强国,东面是繁荣昌盛、老牌霸主的齐国,西面是异军突起、后劲给力的秦国,南面则是地域辽阔、物资丰饶的楚国,北边则是胡服骑射、军队悍勇的赵国,中原则有率先变革、霸道惯了的魏国,今天我们就来对比一下东面的齐国和南面的楚国谁更为强大,它们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走下坡路的。
。
首先说说楚国,楚国从始至终都是世人眼中不折不扣的地域性强国,在通过春秋时期一系列的兼并战争以后楚国的国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在秦国商鞅变法之前楚国是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楚悼王时期吴起大刀阔斧的变法改革,使得楚国更加的兵强马壮,初露称雄之势。 楚宣王、楚威王时期拓地千里,使楚国的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楚国至此进入了最鼎盛时期,楚怀王继位前期仍然励精图治,楚国的优势仍在,到了后期他老人家就开始犯傻,各种糊涂事他都做了个遍,顷襄王继位以后更是***无度,不思进取,前279年国都也被秦国占领,楚国西北的领土也全部沦陷,之后的楚国除了合纵伐秦以外基本没什么作为,秦国一统天下的时候楚国再次成为了秦军重点打击的对象。
齐国地处山东、胶东一带,盛产鱼盐,所以经济上一直站在诸侯国的前列,齐威王继位以后改革政治,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齐国慢慢强大了起来,公元前353年,齐大败魏军于桂陵。公元前341年,齐又大败魏军于马陵。公元前334年,齐威王与魏惠王“会徐州相王”,正式称王,公元前314年,一度占领燕国。齐成为战国七雄之一。战国晚期,齐仍保持着强盛的地位。公元前301年,齐国联合韩、魏大败楚国,公元前288年,齐、秦并称东帝、西帝,次年,五国伐齐,齐国惨败,差点灭国,虽然最后成功复国,但国力已大为衰弱,至此一蹶不振,直到秦国横扫天下的时候齐国的状态仍让还是半死不活。
整体来看齐国的经济、文化、外交方面胜过楚国,最强盛的时候几乎无敌,但是称霸的时间有点短暂,而楚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虽然没有霸主之名,但却早已有了霸主之实,虽然经济、文化方面没有齐国繁荣,但战力一直都在,到了战国后期的时候两国实力差不多,齐国战事不多,经济优势持续存在,但军事上楚国将多,人多,地广楚国更牛,综上所述楚国更胜齐国一筹。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kcw.com/post/24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