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美食 > 正文

汕头潮阳美食,汕头潮阳美食一条街

  1. 在汕头有哪些过年必买的年货?
  2. 冬至大如年,这么重要的节日,在你们的记忆中都是怎么过的?

汕头有哪些过年必买的年货?

谢谢邀请!汕头有六区一县,从办年货这事来说各地大同小异,所以不可能有一个完全标准答案。我来说说一些汕头特有的年货吧,水果类:潮州柑(大吉)也可以说一种大个桔子。青橄榄以潮阳区金灶产三棯为名贵,价格从几十元一斤至万元不等。再有就是姜薯,这是一种潮汕特有的小白薯,是潮汕人过年拜神,待客做甜汤的必选佳品。







主食肉类有鹅肉,血蚶,各种鱼以海鱼为主如乌耳鳗鱼。当然也少不了各种丸子,牛肉丸,墨鱼丸,猪肉丸,虾丸,鱼丸。还有鸭甫就是潮汕板鸭








接着我们来说小吃,如粿,就有曲桃,马铃薯糕,萝卜糕等等!这些有主妇自做的也有买的

汕头潮阳美食,汕头潮阳美食一条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然汕头过年要买的还有很多,这几样只是汕头特色的物件。祝大过个肥年。

冬至大如年,这么重要的节日,在你们的记忆中都是怎么过的?

地处北方,冬至北方大部分吃饺子;小时候爷爷奶奶这一天总会包饺子,父母现在也会包饺子吃,我想我们怎会忘记自己文化传统,依然吃饺子!

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位置也相当重要,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汕头潮阳美食,汕头潮阳美食一条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冬至,是我国24节气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从这一天开始,就进入了“数九寒天”,尤其是我国北方的广大地区,真正的冬天开始了:西风烈烈,滴水成冰,户外活动减少,连猫狗都赶紧找地儿取暖。大家碰面的口头禅变成了,天儿好冷啊!今天是几久第几天了?人们都在热切地盼望着春天的来临。

我的坐标,山西省东南部,虽然不算祖国的最北方,但是到了冬至,一般都会气温骤降,寒气逼人。

在我们这里,有一句谚语,我记得很清:冬至饺子夏至面。就是说,无论穷富,冬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夏至这一天,都吃面条。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汕头潮阳美食,汕头潮阳美食一条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的记忆里,每年冬至,也确实几乎都是这样过的:以前,家里穷,父母亲会平时精打细算,把不多的一点细粮积攒下来,到了冬至这一天拿出来,给我们包饺子解馋。有时会有点肉,有时是素馅的。无论怎样,我们都会吃的非常开心,满足,毕竟是改善生活,平时几乎是吃不到的。所以,我和哥哥会像盼望过春节一样盼望“冬至”;后来,我外出读书,学校食堂在冬至这一天也会给大家煮饺子吃,但总感觉没有妈妈做的好吃;再后来,我成家了。到了这一天,空闲时,我们会回家和父母一起吃饺子,再做几样菜,大家围坐一起,吃吃美食,聊聊来年。如果没有回去,我也会吃着饺子,想念亲人。

无疑,冬至也成了家人团聚的这么一个传统节日。我想,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我们传承下来才是!

冬至快到了,说到传统的冬至习俗,我就跟大家来介绍一下在家乡怎样过冬至(我们也叫"冬节")与小吃"东节丸"。

我的家乡是粤东的普宁市与潮阳区、潮南区交界处的青洋山村,全村村民会集中在冬至这一天,备足猪肉、鸡、鱼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一般都在午后四五点左右祭拜完毕,然后将祭祖的祭品挑回家,一家人围桌共进晚餐,桌面上除三牲粿品之外,必须要有一种地方特色小吃"冬节丸",潮汕有“冬节小过年”之俗语,潮汕人过冬节要吃“冬节丸”,长辈会说,"吃了'冬节丸'就多一岁,食丸阖家团圆,食糯米饯就有钱,食芹菜蒜有钱算也有钱劝(藏)。”***必须吃用,意思也就是说过了冬节很快就要过年了,冬节在潮汕地方也就是一年中最后的一个节日,以示一家圆圆满满,大小平安。过完冬节也就意味着一年很快又过完了,也体现出潮汕人重视家庭,期盼团圆的美好愿望。

在我们这条村周边,"冬节丸"主要分为圆丸与尖头丸两种造型。

"圆丸"如图1:冬节丸以搓得大大小小参差不齐为好,这叫“父子公孙丸”,象征着岁暮之际一家子圆圆满满。

"尖头丸"如图2:冬节丸除了搓成圆圆的,在普宁也有人把它搓成两头尖尖的小丸,也有人先把糯米粉团搓成小长条形,再用剪刀剪成尖头丸。

图片3:煮熟后的"冬节丸"。


冬至大如年,其最重要的标志性体现就是家家户户吃饺子,在苏北老家人们都叫过冬,是全年中最重要的民俗节日之一。

长到夏至短到冬,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节令,也是全年中白天最短的日子,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比一天长了,所以,冬至日也叫一阳生。那么这一天人们如何过冬至呢?得要看在什么地方,每个地方都会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比如客家人冬至吃羊肉,还要吃萝卜饭。有的地方要烧纸钱祭祖宗。北方人家家户户吃饺子,也有的是混沌。九九消寒歌也从这时起成了大家经常提及的口头禅。

小时候的苏北老家到了这一天,家里的大人小孩都会起得很早,爷爷奶奶们要走上十多里的路程去上街赶集,有时还要挑上两筐***,卖完了才有钱去称一两斤猪肉,打点散酒,带一两沓纸钱赶回乡下,一家人齐上阵,和面的和面,剁肉的剁肉,大家围在一起擀面皮包饺子。

那时候孩子们最愿意做的一件事就是去大队部的小店打酱油,庄上的大人们看见孩子拿着瓶子就会故意问干嘛去的,逗孩子说出过冬了,家里包饺子,等到酱油打回,大人们也就把饺子煮熟了。

饺子煮熟后要先盛上两碗端到桌上,摆上筷子,斟上水酒,大人们端来火盆,领着儿孙烧纸,教诲儿孙向祖宗祷告,报说过冬日子。长辈先开始给祖宗磕四个头,儿孙后面跟着磕,磕完头就可以围坐下来吃饺子了,但供桌上的饺子要重新下锅过一下捞起来才能吃,有什么说法已经记不太清楚。

传说冬至吃饺子是由东汉名医张仲景煮饺子施舍给穷苦百姓而来的,相传张仲景老年还乡时,正是冬天大雪纷飞。路过街头看到很多因战乱流离失所的百姓,因为饥不果腹衣不遮体,不少人耳朵都被冻烂了。张仲景于心不忍便令人在南阳城关东边搭起了医棚。让随从***用羊肉、辣椒加些驱寒药材做成馅包成饺子施舍给百姓。不少人吃完饺子冻耳朵就好了。此后每逢冬至日隆冬数九,大家都纷纷买肉包饺子,有谚语“冬至的饺子不冻耳”就是这么来的。

过冬对于老家人来说,既是个重要节气,又是祭祖的日子。从冬至这天起便开始严冬数九,意味着寒冷的冬天已经到来,冬天正式拉开序幕,冬至过后,白天逐渐增长,阳气逐日增多,距离过年愈来愈近,当然春天也就不远,大地生机暗藏,人们新的希望也就有了。


“九九消寒图”

北方人冬至这一天吃饺子,寓意冬天不能冻掉耳朵。

北方还有种称之为“冬至文化”的,即从这一天开始“数九”,“数九”完毕,春天就来到了。

所谓“数九”即“九九消寒图”,包括九个字的笔画消寒图、画圈消寒图、梅花♣️消寒图,和诗歌消寒图。今年的冬至这一天,我有专门的关于九九消寒图的文章,介绍给大家。

北方其它的冬至风俗我就不晓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