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768-824),字退之 ,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称祖籍河北昌黎 ,世人称之韩昌黎。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文贡献都较大。
一 散文成就
二诗歌成就
谢邀!韩愈是河南安阳人,生于768年一824年。是唐代有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不仅是因为杰出的才能而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而是复兴儒家仁道之义唤醒沉绵之人而出名。能成为唐宋八大家称号的主要原因;都是朝代的***,都是重臣作宰的官。韩愈,柳中元,苏轼,苏询,苏澈,王安石,曾巩,欧阳修。韩愈出名首先来自当年的龙虎榜,唐朝中期的科考非常严格,几千人之考,只录取二十三人,这二十三人后来都是能人,韩愈首当其冲。从此韩愈仕途一片灿烂。
唐朝元和十四年(819年),韩愈因上《谏迎佛骨表》引得宪宗震怒,“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在宰相裴度及朝中大臣的极力说情下幸免一死,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又贬为袁州刺史。元和十五年(820)十月,又被召回京城。千里遥途,由袁州归京过南阳白水,看到光武刘秀龙飞之地满眼豪墓被掘道旁,再回想自己仕宦蹉跎半生,不由悲从中来,作了《题广昌馆》以释怀——
白水龙飞已几春,偶逢遗迹问耕人。
丘坟发掘当官路,何处南阳有近亲。
韩愈,字退之,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说到韩愈故里,古今记载繁多,且各有所指,不由令人迷茫——
1、河南河阳之说。即今河南孟州,有韩愈墓园;另焦作修武亦有韩愈祖茔。
2、河北通州之说。通州古为昌黎,韩愈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旧唐书·韩愈传》在记其籍贯时说:“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3、洛阳孟津之说。清代《孟津县志·流寓》有载:韩愈“……其先为孟津人,擢进士第。……汴军乱,愈从丧之至洛,还寓孟津。”
4、邓州南阳之说。《新唐书·韩愈传》中记载“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以及唐代李白在《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并序》中写道:“君名仲卿,南阳人也”(韩愈之父名仲卿)。
韩愈故里扑朔迷离,到底在哪里?欲廓清迷雾,须先弄清楚以下三个问题:
《春雪》
唐代: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卒谥文,世称韩文公。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768一824),字退之,祖籍河北省昌黎,他生于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
一一他是唐代著名古文运动的领导者,散文大家、诗人。《新唐书》有传。他年幼时父母双亡,靠嫂夫人郑氏养育,自己知道刻苦读书,每天攻读几千字。他叔父韩云卿、兄韩会都是倾向复古的人物,他受家庭影响,十九岁到京城参加考试,得到当时古文家梁肃的重视。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开始作官,在监察御史任上写奏章向皇帝申明宫市的流弊,斥责朝庭。关中大旱成灾,他又请求免除徭役,被贬官,外放做阳山县令。五十岁随裴度平定淮西吴元济叛乱有功,调回京师做刑部侍郎。五十二岁,上奏章反对朝庭迎佛骨,又获罪。五十七岁病卒,谥号“文”,世人又称“韩文公”。
一一韩愈是唐朝古文运动领导者。他领导的古文运动,实际是一次以质朴无华的散文反对华而不实的骈文的文体革新运动。主张文以载道,吸收社会中新的语言成分,形成一种有条理,有规律、适于说理、舒情、叙事的新散文。
一一韩愈是散文家,他的散文多种多样,有政论文,《原道》、《原性》、《原毁》《讳辨》等,这类作品多是宣传儒家思想,斥责社会时弊的。
一一他的杂文,往往借题议论,或庄严或诙谐,或讽刺,有一定战斗力。如《毛颖传》写的奇特,《进学解》写的深刻生动。
一一他的传记写的生动感人,《张中丞传后续》,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他还写了不少碑志文,《柳子厚墓志铭》等。还有许多祭文,富有感***彩。
韩愈的散文风格雄奇奔放。富有曲折变化,通顺畅达,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他也是诗人,诗作清新朴素,总之,韩愈是我国古代运用语言的巨匠,有《韩昌黎集》传世,其中诗十卷,三百余篇,这些都是文化们瑰宝。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kcw.com/post/63248.html